上一篇文章寫了「在開始做Podcast前,你應該想清楚的七件事」,

今天就來整理自己的經驗,說明要如何製作屬於自己的Podcast。

microphone-338481_1920.jpg

這篇文章將提到以下內容:

 

= 錄音器材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支好的麥克風,對做Podcast而言是必要的。

有些人是直接用手機錄音,如果音質真的能錄得清晰,那就沒問題。

但是如果對於乾淨、清楚的音質有要求的,建議還是要另外購買麥克風。

以我自己聽Podcast的經驗而言,雖然對音質沒有要求一定要完美,

但是至少要過得了基本門檻,不然不管內容有多好,真的會聽不下去。

因此,在觀察了一些Podcaster使用的器材後,我們決定直上Blue Yeti 雪怪麥克風

從台灣的電商網站,樂天也買得到~ 購買連結請點我

img5@2x.jpg

Source: Blue官網

 

麥克風只要插上USB線,就可以接著筆電使用,錄製音檔了。

麥克風也有幾種不同的收音模式,可以視情況使用。

像是我們是雙人錄音,都是對坐,採用「雙向模式」。

螢幕快照 2020-07-29 上午9.23.40.png

Source: Blue官網

 

目前使用下來,對Blue Yeti的音質很滿意,覺得錄起來很清楚。

雖然在兩個人同時講話或有笑聲時還是會有些爆音,

不過以價位4,000~6,000多的麥克風而言,應該已經很好了吧!

網路上也有看到不少人是用再簡單一點的雪球麥克風,也可以參考看看。

 

有好奇心的人,可以去了解動圈式麥克風跟電容式麥克風的區別。簡單來說,

動圈式麥克風對聲音的敏感度比較低,比較不會收到太多的雜音。

電容式麥克風對聲音的敏感度比較高,因此收音效果會更好,

不過如果有雜音也就很容易被收音進去了。

 

我們自己是沒有特別研究是動圈式還是電容式比較好,

建議沒有想要花太多心力在選擇麥克風的朋友跟我們一樣,跟著大部份的人選就對了😂

再推薦一個直覺的方法,就是聽聽看哪個Podcast節目的音質是你最喜歡的,

再去調查該Podcast節目所使用的是哪支麥克風,跟他們買一樣的,

照理說就比較容易達到想要的效果囉!

 

= 錄音場地 =

因為Podcast完全是靠聽覺,所以錄音應該盡量要選環境音乾淨的場所。

如果沒有要去專業的錄音室錄音,建議找地下室的空間,

比較可以阻隔馬路上車子來來去去的聲音。

像我們是有想利用社區公社空間錄音,但發現會議室會收到車子進入地下室車道的聲音,

KTV室對外的隔音也不是很完備,有隔壁舞蹈教室跟打桌球的聲音😑

再加上考量到不想要把麥克風和電腦搬來搬去,最後就選擇在家裡錄音了。

 

選擇在家裏錄音,即使家中很安靜,還是免不了會錄到窗外各種馬路上的聲音,

除了無法控制時間的公車、警車、救護車,最慘的就是錄到垃圾車的音樂🙄

當時我們正聊到興頭上,也就沒有停止錄音,只好在節目最後再錄一段音,

跟聽眾說明我們已經查好垃圾車來的時間了,之後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想聽垃圾車聲音實錄的,可以去聽我Podcast第三集的最後面XD

(到底有誰會因此而特地去聽🤣)

 

= 節目架構 =

每集的節目內容,我建議要有開場白、主要內容、聽眾迴響跟片尾。

 

開場白

好的開場白可以讓聽眾產生熟悉的感覺,

也讓大家聽片頭就認識你們的節目,知道主持人是誰,節目內容在講什麼。

 

我們的Podcast開場白內容:

哈囉!大家好

歡迎來到女人聊心室 - 寧講不婷

我是寧 / 我是婷

在女人聊心室,我們陪妳聊心事!

 

音樂

選擇一段適合的音樂,也是很重要的~

跟節目tone調相符的音樂,可以更快速地讓大家進入節目的節奏,

只要聽到前奏和開場白,就知道這個節目要開始了,進而產生連結。

建議大家在找尋音樂時,一定要注意素材是否真的為無版權音樂(royalty free music),

不然如果不小心侵權,會非常麻煩。

 

我和夥伴就是有聽到非常適合的音樂,網站上也有標註只要有引用,就可以免費使用。

當我們都已經剪完初版後,再回去詳細閱讀網站文字,

才發現該音樂註明要是在「社群網站」上才能在標註後免費使用,

Podcast並不被歸類在社群,不在可以免費使用的範圍內,而且購買一首歌要99美金😱

螢幕快照 2020-07-29 上午8.34.41.png

這樣的規定應該是因為在社群網站上如果被標註,

作者可以確保音樂有效地被擴散、作品被更多人聽見。

Podcast中的引用方式多為在節目說明中註記,擴散效應比較有限。

身為剛開始做Podcast的起步者,雖然覺得音樂很好聽,也很適合我們,

卻還是無法下定決心,一次花費近100美金,購買一首歌啊!

如果是10美金,我們就買下去了😂

大家找音樂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空歡喜一場做白工啊!

 

在聽了不知道幾百首歌曲後,我們最後終於挑到一首滿意的,

並用同一首歌曲剪了片頭、片尾和轉換橋段之間的轉場音樂。

我覺得用同一首歌蠻好的,會有整體很一致的感覺,

在說明使用音樂的時候也只要引述一首歌就好,非常方便!

 

除了上網搜尋royalty free music,也可以參考其他Podcast的音樂來源,

可以從大部分人使用的網站,找到無版權、可自由使用的音樂。

我們的音樂是在Film Music上下載的,有需要的人可以去聽聽看。

 

網站上的音樂非常多,像我跟夥伴就有先列出一些偏好,

比較好根據差不多的標準,挑選適合Podcast的音樂素材。

我們列出的條件如下,可以上我的Podcast聽聽看,我們最後有沒有找到符合當初條件的音樂😆

✔️帶點節奏感

✔️放鬆、溫柔舒服、感性知性

✔️不要有太強的特效、不要偏吵的

✔️要偏歡樂、不要帶悲傷的感覺

 

主要內容

進入節目主文的部分,身為寫腳本的新手,

我有深深感受到腳本結構紮實的重要性!

因為Podcast完全是靠聽覺,

完整的腳本結構可以幫助聽眾順著聊天的脈絡,

跟主持人一起深入當集探討的主題和情境。

 

我通常是在開頭說明想要聊當集主題的原因,

再透過與夥伴對談、輪流問問題和對答的方式,

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實際的例子。

 

如果當集的主題是主持人A主講,

建議就要讓主持人B負責問問題、引導節目的走向,

並時不時穿插一些對A所提及內容,B的自身想法,

如此一來,在節目中講話的比例比較不會相差太多,

可以達成雙主持的平衡感,不會是一個人從頭主講到尾。

 

該不該寫逐字稿?

在寫腳本時,我會列上每個段落的大綱,

再依據當集節目的內容,決定需不需要寫逐字稿,還是只要關鍵字就好。

只列上關鍵字,就等於是當作節目行進中的提點,

只要看到關鍵字,應該就會知道這一段應該要講什麼樣的內容。

再由主持人用口語的方式描述出來。

只列關鍵字的好處是節目對談會比較自然,不會像在唸稿,

但另一方面,贅詞、贅字會比較多,

可能也會因為臨場反應,而漏掉一些原本想要講述的故事細節。

 

針對一點細節都不想要放過的故事或者想要說明的觀念或教學類型的內容,

我會寫上逐字稿,來確保自己想要說的內容有完整地被傳達。

逐字稿雖然很完整,但是如果給聽眾一種在唸稿的感覺,

沒有那麼自然,就會顯得很可惜,也比較有距離感。

我跟夥伴如果看到逐字稿,也會盡量以口語的方式描述,

例如刻意塞入一些贅詞或連接詞,

像是「那...」「然後」「就是」「比方說」「之類的」,

這種平時剪輯時會想刻意剪掉的用詞XD

加入這些語句,就可以讓逐字稿聽起來更像正常聊天的內容,

不會顯得那麼唐突跟生硬,讓人一聽就知道是照著稿唸的。

要把寫稿的內容唸得自然,是很需要天份的~ 

如果覺得做得不順,就多練習吧!

 

聽眾迴響

大部份人的節目在最一開始,應該都是推薦給身邊的人收聽。

等節目開始了一陣子,應該就會開始有除了認識的人之外的聽眾迴響了。

無論得到的回饋是不是來自認識的人,

都建議可以在Podcast中加入聽眾迴響的環節,增加跟聽眾的互動,

除了留言被唸到的人會很開心、覺得有被注意到,

其他聽眾也可以知道其他人對於你們的節目和分享的內容的看法。

 

我會建議盡量分享與上一集節目內容有關的聽眾留言,

而非廣泛的稱讚或評價,如果有緊扣節目主題,留言內容會比較具體,

相信也能讓其他聽眾有一些共鳴或收穫。

如果是廣泛的稱讚,但是內容真的是誠意滿滿,

還是可以念留言,表達對聽眾支持的感激啦!

 

雖然我個人會建議要有聽眾迴響的橋段,

我自身作為聽眾的經驗是,如果節目念的聽眾留言是廣泛的稱讚,

通常會感覺內容都類似(好喜歡你們節目)、比較不具體,

單純是主持人在表達對留言聽眾的感謝,

對於其他不是當事人的聽眾而言,並不會那麼有感覺,

甚至有可能覺得很冗長、主持人很自嗨,想跳過一整段XD

不過會有這樣的感覺應該就也不是該節目的腦粉,

不然主持人說什麼都會買單、覺得很好笑或很感同身受的啊!

 

因為自己的經驗,我們的節目現在在挑聽眾留言時,

都會盡量挑是根據上一集主題所留下的迴響,會比較有感。

如果是廣泛內容的稱讚,也可以考慮將該段落移到Podcast最後面,

讓想聽的聽眾從頭聽到尾,

對留言迴響沒那麼有興趣的聽眾就可以在聽完主要內容後離開囉!

 

片尾

在Podcast的主要內容結束後,建議加上一段固定的片尾,

比較類似「call to action」的概念,讓聽眾有所行動,並知道能如何與你們互動。

無論是按下訂閱、在Apple Podcast上給予五顆星的評價和留言、

或者追蹤你們的Facebook / Instagram社群、寫email給你們,

都可以利用片尾的段落,與聽眾溝通。

 

小彩蛋

說起來有點誤打誤撞,不過我跟夥伴在錄完有點敏感的話題(Podcast第二集)後,

因為中間發生了一些插曲,覺得應該要補錄一段音檔,

跟聽眾說明不用為敏感話題擔心,因為家人有允許我講相關的內容,

不用擔心我因為錄製Podcast而導致家庭失和😆

結果有聽眾反應,很喜歡這段小花絮,很有小彩蛋的驚喜感,真的是出乎我們意料。

大家應該就是喜歡「真實」的感覺,喜歡這種不是set好的橋段,

所以,盡量真誠且真實地做自己吧!聽眾也會因為這樣而倍感親切的~

 

= 剪輯軟體 =

一開始真的超級不想面對剪輯軟體,覺得要學新的系統好麻煩😫(我就懶!)

後來直接使用了MAC內建的Garage Band,才發現操作起來一點都不複雜。

網路上看很多人推薦的工具是Audacity,有興趣可以去研究一下,玩玩看~

 

我用Garage Band操作的程序大致如下:

1. 把錄音檔整個聽一遍,剪掉一些贅字跟空白、讓節目步調更加緊湊且流暢

2. 插入片頭音樂跟預錄的開場白

3. 插入聽眾迴響並剪輯(同步驟1)

4. 插入片尾小彩蛋(對錄音內容有想補充的地方才會錄製小花絮,放在節目最後)

5. 插入預錄的片尾口白及音樂

6. 轉檔,讓錄音夥伴也聽過後確認沒問題,最後就可以上傳啦!

螢幕快照 2020-07-29 上午10.18.39.png

我的Garage Band操作介面,可以看到人聲的部分在第一音軌,片頭和片尾音樂分別在不同音軌。

像是片頭跟片尾音樂我都會手動利用「淡出」的模式,調整音軌整體的音量大小,才不會顯得突兀。

 

= 封面設計 =

錄製完音檔、完成剪輯和轉檔,在節目上架前,

除了要提交節目的名稱和描述,你還需要一張封面圖片。

一張好的封面圖片跟好的節目命名一樣,會提升聽眾點進去聽的意願。

 

除了一定要放上節目名稱外,可以考量一下封面的底色是不是適合節目氛圍,

或者加上一些和節目有關的代表性元素,增加識別度。

如果是網紅,或對自己的外表很有信心,可以考慮放上真人的照片,增加吸睛度。

 

我的大學好友有很有才華,畫圖和書寫風格我都很喜歡,所以就直接請朋友協助設計囉!

我所提供的資料有

✔️主標(女人聊心室)

✔️副標(寧講不婷)

✔️希望的底色色調(莫蘭迪色)

✔️想要的元素(兩個女生的對坐圖)

朋友創意湧現,提供了好幾版封面讓我選擇,而我們最後也尊重專業,

沒想到最後選了沒有兩個女生對坐圖的版本😆

真的是不同的排版和組合,呈現出來的效果也很不一樣!

 

初版LOGO,有很多可愛的小物件

3000 (1).png

2021版LOGO,精簡俐落了許多,感謝朋友精益求精~

3000_2021New-logo.png

沒有用到的兩個女生人像版本

logowithwine_fb.png

在網路上有看到其他人推薦Canva這個網站,有興趣可以玩玩看~

 

= Hosting平台 =

錄製完音檔、完成剪輯和轉檔,就是時候把節目上架啦!

所謂的Hosting平台,就是把自己的節目存到網路上。

該平台會產生一個屬於你節目的RSS Feed,也就是一串網址,

之後就可以用你的專屬網址,申請把自己的節目在各平台上架。

 

台灣比較有名的Hosting服務是SoundOnFirstory

依照我自己使用SoundOn平台的經驗,平台不會自動幫你把節目上架到其他平台,

像是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Spotify等平台,都要自己另外申請上架。

SoundOn說明他們不代為申請上架,主要的原因是如果Podcaster自行申請,

就可以從各個平台的後台看到節目分析的相關數字,如下載量、收聽秒數和訂閱數等等。

自己上架各平台的流程蠻簡單的,只要有RSS Feed網址跟第一集的節目內容,就可以申請了。

 

依照我自己的經驗,各平台上架的天數如下:

✔️SoundOn: 官方公告是上架後12小時內可以看到,以我的經驗大概5小時就看到了。

✔️Apple Podcast:官方公告是3-5天可以看到,我們的Podcast大概2天通過審核。

✔️Google Podcast:耗費時間最久,大概快7天才能從Google Podcast上找到。

✔️Spotify:時間跟Apple Podcast差不多,大概2天通過審核。

 

一旦上傳了第一集,應該就會很希望自己的節目趕快通過各個平台審核,可以被聽到。

不過各個平台需要的作業時間不同,這也急不得,耐心等待自己的節目出現吧!

 

也有些Podcast平台會透過RSS Feed,自行抓取你的節目並且上架,不用另外申請。

既然做了Podcast,就是希望越多人聽見越好,曝光管道自然也是多多益善囉!

 

也在這邊分享一下SoundOn後台可以看到的數據:

✔️下載數 (所有Podcast平台的下載次數,通常有新集數上線那天會衝高,隨之遞減)

螢幕快照 2020-07-29 上午11.38.27.png

✔️播放器分析 (Apple Podcast的比例也太高!)

螢幕快照 2020-07-29 上午11.38.36.png

✔️聽眾區域分析 (感覺完全可以從聽眾區域對照出是哪個朋友在聽,哈哈!)

螢幕快照 2020-07-29 上午11.38.42.png

✔️熱門收聽時段 (我們是週三中午12點上架,照理說該時段應該最高,週六下午那個時段是不是系統灌進來大批資料?)

螢幕快照 2020-07-29 上午11.38.52.png

因為我有連動Spotify數據,所以也可以直接在SoundOn後台,看到Spotify的相關分析,

有播放數、聆聽60秒的次數、不重複聽眾和訂閱者的數字,也有性別和年齡比例。

螢幕快照 2020-07-29 上午11.39.28.png

螢幕快照 2020-07-29 上午11.39.35.png

透過這些數據分析,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聽眾是什麼樣的人吧!

像我們的Podcast主題是以女生的話題為主,在Spotify上的女性聽眾比例高達90%,實在不意外😆

感謝姊姊妹妹們的支持,也謝謝10%的男性聽眾!

 

= 社群經營 =

好不容易完成了上述步驟,節目要準備上架了,最後一步是什麼呢?

先預想節目從身邊的親友擴展到有在現實生活中跟你不認識的聽眾,

總得有個平台和聽眾對話吧!

在現在Podcast的平台還沒辦法讓聽眾和Podcaster直接對話的情況下,

建議要設立節目專屬email、Facebook粉絲專頁和Instagram專頁,

讓聽眾有與你聯繫和互動的管道。

 

藉由FB和IG貼文,除了可以讓聽眾知道你又上架了新的集數,

也可以讓他們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可以用投票的方式徵詢意見,

甚至問問聽眾還想聽你們聊哪些主題,運用的方式非常多元~

所有的互動都可以讓聽眾跟主持人更加貼近,所以很推薦Podcast搭配社群使用!

 

原本我想說Podcast的受眾感覺以比較潮的年輕人居多,開個IG就好,

後來想想,如果是篇幅比較長的文字,放在Facebook還是會比較合適,

於是就還是Instagram和Facebook都開了帳號,

也會根據平台屬性的不同,做發文的區隔,

例如:IG以圖片+短文字為主,FB就可以放上比較長的節目重點整理。

善用社群平台,可以讓你的Podcast更有機會被看見,也讓聽眾更了解你!

 

IG的部分我有特別想了一下排版,都適用插圖+真實情境圖的方式交錯更新,

整體版面看起來就會比較有設計感了。

IMG_8667.PNG

還在猶豫是不是要著手製作屬於自己的Podcast嗎?

跟著這篇文章裡的步驟,開始打造自己的節目吧!

 

= 我的Podcast =

我的Podcast名稱是「女人聊心室 - 寧講不婷」,

大家可以上各大Podcast平台搜尋關鍵字收聽,

或直接點這個連結,找自己習慣收聽的平台喔!

 

聽了我的Podcast或看了我的經營方式,

應該會對這篇文章所說的內容更有概念~

歡迎大家聽聽看我的節目!

 

延伸閱讀

如何修改Apple Podcast的留言暱稱

 

來Facebook看更多分享

偏執壽的老王後人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aine Shou 的頭像
    Elaine Shou

    Elaine Shou

    Elaine S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